每个人心中都有一个“奥吉”

每个人心中都有一个“奥吉”

《奇迹男孩》这本书其实已经看了很久了,但一直拖着没写,因为想要写在新的博客上,然而新博客八字还没一捺(域名都配好了),所以拖着。现在正处于适应“极简”的过程中,所以,突然想写了。


2018.06.01

上次是在午休的时候写的,刚起头,就上班了。

文章标题来源于《奇迹男孩》结尾,译者自述。每个人心中都有一个“奥吉”,那么我呢?当然也有,这个人我已经记不起名字了,隐约还能想起来姓“邓”。写下他只是因为看完译者的文章,有感而已,觉得我们应该善待他人,无意冒犯。如果读者认识我,也请不要因为好奇,而打探他的信息。

小学五年的时候,他是我的同班同学。具体老师怎么介绍,他是怎么和我同班的,早已忘记。他在我记忆里,有几件事,我是决计不会忘的。

  1. 班里成绩最好,全班第一。
  2. 小儿麻痹症,是我见过最严重的,走路很奇怪。
  3. 手指不能弯,几乎没办法握笔,但是写字很好看,非常工整。
  4. 说话很费劲,有时候脸上的动作很夸张,才能说出来话。
  5. 比同学大不少,已经有了一圈胡茬。

对于学渣来说,一个人如果学习成绩很好,那大概是非常有吸引力的了。那时候我也很敬佩他,当然,除开成绩好以外,还有很大一部分,是出于同情。后来才明白,他之所以成绩好,年龄大,是因为这已经是他的第三个五年级了(也确实是这样,六年级的时候,他就跟不上同学的脚步了,成绩开始下滑)。

其实就我以上说的,就已经足够让他在学校里成为异类了。但比起我后来知道的,这些都不算什么。

小学的时候,能戴着红袖章,站在学校门口执勤,是无上的光荣,每年估计有几次机会能轮到我们班。一般执勤要求中午早点到学校,所以大家中午都是不回家,直接呆在学校的。小学生的中午,着实无聊,大家又不午休,几个人在教室里聊天。而他呢,他平时行动不方便,更不会选择回家,所以,中午留校,是他的特权。大家也就聊了起来。想想那时候同学关系还是很和谐的,几个女同学开始关心他的病症,问他的生活。是怎样的一问一答,已经无法描绘,但是那个中午带给我们的震惊,却非常难忘。

他告诉我们,他是男生,但同时也是女生,是双性人。他说他长胡子,但是是蹲着上厕所。他说他去各个医院检查,医生告诉他,他有子宫,医生还告诉他,他活不了几年。所以,他从来都是趁中午没人的时候,到教师办公室那边去上厕所,因为那时候人最少。所以,什么小儿麻痹症,相比起这个来说,可能算不得什么。

当时,好几个同学都哭了,觉得大家平时关注他实在太少。只知道他不上体育课,不做早操,没想到这背后,真相尽然如此。从那以后,大家便经常找他说话,关心他,他也很快乐。。。等等,不是的,故事不是这样发展的。事实上,大家在最开始的几天,还对他嘘寒问暖,他也确实很开心,开始找我们聊这聊那。但是几天以后呢,大家便觉得不耐烦了,觉得本以为有一个这样的朋友,很 cool,显得自己很有同情心,但是,要时刻关心一个人,真的太难了。而他呢,他因为太久没人和他说话,突然有了这样一群朋友,开始滔滔不绝起来。大家也就更加不耐烦了。最后,又回到最初的起点,他,还是一个人,说不定,都没人记得他的存在。

虽然,这个故事没有《奇迹男孩》里面那么激烈的冲突,但是回想起来同样难受。成人或许会碍于面子和某些人交往,但是孩子不会,孩子的表现会更加直白。那么,再想想他的家人呢。经常看到他妈妈来学校接他,陪着他亦步亦趋的走,每每去医院,都得到同样的,令人绝望的结果,可这又是怎样的一种坚强。

在毕业以后,他就已经音讯全无了。要不是译者的这篇文章,我可能只有在看小学毕业照的时候,看到他(都不会想起)。那么,不知他还是否活着,祝安好吧。

2018.05.29

我一直相信读书是读自己。通过对书中种种描述的理解,能反映出自己是个怎样的人,内心深处的想法是怎样的。同时,我也终于知道了为什么上学的时候,觉得【各种赏析和阅读理解都是老师杜撰出来的,作者根本就没这样想】,一是因为我自己没有这样想;二是因为自己阅历太少,胸中无墨,安能明白大家之作。

那么,这种教学有必要吗?当然有,(要不然语文还怎么出题。)要不然当提起江南,提起青石的街道,提起那达达的马蹄,你又怎能明白那种心境呢。所以,语文哪是识字,是识人呐。

我知道我扯远了。。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