功不唐捐

功不唐捐

无意看到胡适的《赠与今年的大学毕业生》这篇文章,便突然喜欢上了他的文章。一口气读完了《容忍与自由》和《人生有何意义》两本文集。说实话,很多都没看懂,但是就像他在《中国科学社社歌》中写道的那样:明知道真理无穷,进一寸有一寸的欢喜。


2018.09.06

今年截至到这个月,读了大概 30 本书,可以说是相当走马观花了。突然有一天问自己:玩儿似的读书,读完很多东西都忘了,这样有用吗?当读完《野火集》以后,再重视“为什么读书”这个问题,还是有不同的感悟。

在读胡适《为什么读书》的时候,觉得他说得对,读书就是为了读更多的书,那“为什么要读更多的书呢?”。《野火集》虽是写的三十年前的台湾,但是当中所知的很多问题,都适用于现在的大陆,文笔犀利。而我对于“为什么读书”,或者说是“为什么读这类书”的疑问,自己还没总结,作者倒直接说出来了:

“野火”是个强烈的批判声音;当批判的对象是自己的时候,就成为反省。“野火”,因此也是个自剖反省的声音。

书,就像是放入加速器里的粒子束,而我们自身就是就是一个待研究的靶粒子。所以,读书,就是一个粒子束攻击未知粒子的过程,通过分析这之间的相互作用,来研究靶粒子的性质。我们也在读书的过程中,通过不断的反省,来认识自己。甚至粒子束的能量足够大,能碰撞出新的思想。

2018.06.16

在读胡适之前,他给我的印象是:历史课本上帅气的照片,李筱懿笔下那个不忠于妻子的“风流才子”。具体胡适是个怎样的人,有怎样的成就,只有着非常模糊的理解。偶然在网上闲逛,读到了他的《赠与今年的大学毕业生》,大受启发,当即买了《容忍与自由》来读。而后,心中的一些疑问依然未能在这本书中解答,所以又读了《人生有何意义》。

读胡适的时候,我经常想起高三时老师布置的两篇作文,一篇以“清高”为题,一篇想象十年后的自己回到高中。我会想,要是让我现在来写这两篇文章,我会怎样落笔,或许之后有机会,我会重新起笔,写写现在的理解。

《我的儿子》

读到这篇文章时,着实让我称赞。难得,实在难得。

树本无心结子,我也无恩于你。   

但是你既来了,我不能不养你教你,

那是我对人道的义务,并不是我待你的恩谊。

将来你长大时,这是我所期望于你:

我要你做一个堂堂的人,不要做我的孝顺儿子。

“看啊,胡适都说,做儿子可以不用孝顺,相反养你是他们该做的”,我想这篇文章给了很多人卸下了重担。对于这篇文章,我也十分赞同:生命,是独立的,是值得敬畏的,请不要随意赋予你自认为的意义。可这文章我不敢发给我父母看,非得说我“翅膀硬了,学会引经据典的逃避责任了”不可。

我的看法,过于浅薄,推荐阅读汪长禄先生写给胡适的关于这篇文章的看法,以及胡适答汪先生,他对于“儿子”真正的理解。文章收录于在《容忍与自由》一书中,豆瓣有这篇文章

《一个问题》

这篇文章,是《人生有何意义》收录的第一篇。当时在选胡适书的时候,看到《人生有何意义》,就在亚马逊上试看了一下,随即就被内容吸引了,导致好几天都不在状态。久久不忘的,是朱子平问胡适:

小山,你是学哲学的人。像我这样养老婆,喂小孩子,就算做了一世的人吗?

然后迫不及待的往下看,太想看到一个哲学家,对于生命意义的解答。结果却大失所望了,胡适没有任何解答,又或许是他的回答太过深奥,我无法理解:

总之,生命本没有意义,你要能给他什么意义,他就有什么意义。与其终日冥想人生有何意义,不如试用此生作点有意义的事?

那么,什么事情,才是有意义的事情呢?这个“意义”,又是谁赋予的呢?见义勇为有意义,这是社会道德赋予的。报效国家有意义,这是爱国主义教育赋予的。那么,什么事情,才是我自己觉得有意义的呢?所以,即使我看完他的回答,我也非常不解,倒是他的另外一句话,我觉得很对。或许,思考人生意义的人,都是疯子,或者,都会变成疯子:

子平,这个问题是没有答案的。现在的人最怕的是有人问他这个问题。得意的人听着这个问题就要扫兴,不得意的人想着这个问题就要发狂,他们是聪明人,不愿意扫兴,更不愿意发狂,所以给你一个疯子的绰号,就算完了。

虽然,书以这篇文章开头,而且答案让我失望,但我还是决定买下来,有没有可能是他一句话不能讲清楚,有没有可能在他其他的文章中,不经意间会透露答案。

通读全书,我都觉得他并没能直接解答。直到最后的 30% ,是《四十自述》的部分内容,谈到他的求学生活,我才反应过来不对。他求学,办《竞业旬报》,主张白话文,留学美国,参加新文化运动,这些,都是他所认为的有意义的事情,我读了半天,结果是在别人的人生中,寻找自己人生的意义,实在可笑。

所以,每个人人生的意义,都要自己去找,或许,我们会穷其一生,去找到自己喜欢的,并且愿意付诸生命的事情。

《为什么读书》

越读胡适,越同意《为什么读书》提到的第二点:为了读书而读书。为了读更多的书,为了能读懂书,而读书。之前读《绿毛水怪》也是这样,王小波过于天马行空的想法,我实在跟不上,好些文章读不懂含义,看着想睡觉。这些,都是因为自己读书太少。这就像高中做化学推断题,应该是通过条件去筛选已知的元素,而不是拿着仅仅知道的几个元素,去匹配给出的条件。

提到《绿毛水怪》就再说下这本书,准确的说,是这篇文章。第一次看到,是在李银河整理《爱你就像爱生命》的最后,她给王小波写的悼词中,说读王小波的文章,就像是在读诗,意境和韵律非常好。然后提到了《绿毛水怪》中的内容,当时就觉得,写的真好啊,于是买下了这本书:

几盏昏暗的路灯下,人们就像在水底一样。我们无言的走着,妖妖突然问我:“你看这夜雾,我们怎么形容它呢?”

我鬼使神差地做起诗来,并且马上念出来。要知道我过去根本不认为自己有一点作诗的天分。我说:

“妖妖,你看那水银的灯光像什么?大团的蒲公英浮在街道的河流口,吞吐着柔软的针一样的光。”

妖妖说:“好,那么我们在人行道上走呢?这昏黄的路灯呢?”

我抬头看看路灯,他把昏黄的灯光隔着蒙蒙的雾气一直投向地面。我说:

“我们好像在池塘的水底。从一个月亮走向另一个月亮。”

真美。

《赠与今年的大学毕业生》

最初想要读胡适,就是因为他的这篇文章,因为这篇文章中,他把我们从高中,到大学,到大学毕业的心态描绘得太准确了。而刚好,在我读到它的时候,正是我感觉非常压抑,压力非常大的时候。

虽然感触颇深,但是却又无从谈起,只得深深的佩服,几十年前的文字,对当今的我们,依然起着指导意义。在上学的时候,我们都有明确的目标,考一个好高中,考一个好大学。那大学时候呢?或许,对于当下来说,这篇文章在大学毕业的时候看,已经晚了,应该在高中毕业的时候看。因为我们可能要面临选择一个自己不喜欢的专业,而不仅仅是不对口的工作。

大学的毫无目标,无所事事,懒散的生活,更多的还要归咎于高中老师家长的错误引导。不断的告诉我们,高中努力,到了大学就轻松了。恰恰相反,大学才是压力最大的时候。已经成年,没有了约束,这才是更大的考验。那么,如何保持学习状态,这篇文章会给出答案。

无论是高中毕业,还是大学毕业,还是之后的工作,文末的一句话,都将让你重新树立起信心,勇敢前行:

朋友们,在你最悲观失望的时候,那正是你必须鼓起坚强的信心的时候。你要深信:天下没有白费的努力。成功不必在我,而功力必不唐捐。

整篇文章,都像是一位与我们亲近的长者,语重心长的教导。在此,我誊下几段于我来说非常重要的话:

这一两个星期里,各地的大学都有毕业的班次,都有很多的毕业生离开学校去开始他们的成人事业。学生的生活是一种享有特殊优待的生活,不妨幼稚一点,不妨吵吵闹闹,社会都能纵容他们,不肯严格的要他们负行为的责任。现在他们要撑起自己的肩膀来挑他们自己的担子了。在这个国难最紧急的年头,他们的担子真不轻!我们祝他们成功,同时也不忍不依据我们自己的经验,赠与他们几句送行的赠言,———— 虽未必是救命毫毛,也许作个防身的锦囊罢!

你们毕业之后,可走的路不出这几条:绝少数的人还可以在国内或国外的研究院继续做学术研究;少数的人可以寻得相当的职业;此外还有做官,办党,革命三条路;此外就是在家享福或者失业闲居了。第一条继续求学之路,我们可以不讨论。走其余几条路的人,都不能没有堕落的危险。堕落的方式很多,总括起来,约有这两大类:

第一是容易抛弃学生时代的求知识的欲望。你们到了实际社会里,往往所用非所学,往往所学全无用处,往往可以完全用不着学问,而一样可以胡乱混饭吃,混官做。在这种环境里,即使向来抱有求知识学问的决心的人,也不免心灰意懒,把求知的欲望渐渐冷淡下去。况且学问是要有相当的设备的;书籍,实验室,师友的切磋指导,闲暇的功夫,都不是一个平常要糊口养家的人所能容易办到的。没有做学问的环境,有谁能怪我们抛弃学问呢?

第二是容易抛弃学生时代的理想的人生追求。少年人初次与冷酷的社会接触,容易感觉理想与事实向去太远,容易发生悲观和失望。多年怀抱的人生理想,改造的热诚,奋斗的勇气,到此时候,好像全部是那么一回事。渺小的个人在那强烈的社会炉火里,往往经不起长时期的烤炼就熔化了,一点高尚的理想不久就幻灭了。抱着改造社会的梦想而来,往往是弃甲曳兵而走,或者做了恶势力的俘虏。你在那俘虏牢狱里,回想那少年气壮时代的种种理想主义,好像都成了自误误人的迷梦!从此以后,你就甘心放弃理想人生的追求,甘心做现成社会的顺民了。

要防御这两方面的堕落,一面要保持我们求知识的欲望,一面要保持我们对理想人生的追求。有什么好法子呢?以我个人的观察和经验,有三种防身的药方是值得一试的。

第一个方子只有一句话:“总得时时寻一两个值得研究的问题!”问题是知识学问的老祖宗;古今来一切知识的产生与积聚,都是因为要解答问题……我们出学校之后,离开了做学问的环境,如果没有一个两个值得解答的疑难问题在脑子里盘旋,就很难继续保持追求学问的热心。可是,如果你有了一个真有趣的问题天天逗你去想他,天天引诱你去解决他,天天对你挑衅笑你无可奈何他,———— 这时候,你就会同恋爱一个女子发了疯一样,坐也坐不下,睡也睡不安,没工夫也得偷出工夫去陪她,没钱也得缩衣节食去巴结她。没有书,你自会变卖家私去买书;没有仪器,你自会典押衣服去置办仪器;没有师友,你自会不远千里去寻师访友。你只要能时时有疑难问题来逼你用脑子,你自然会保持发展你对学问的兴趣…….

第二个方子也只有一句话:“总得多发展一点非职业的兴趣。”离开学校之后,大家总得寻个吃饭的职业。可是你寻得的职业未必就是你所学的,或者未必是你所心喜的,或者是你所学而是在和你性情不相近的。在这种情况之下,工作就往往成了苦工,就不感觉兴趣了。为糊口而作的那种非“性之所近而力之所能勉”的工作,就很难保持求知的兴趣和生活的理想主义。最好的救济方法只有多多发展职业以外的正当兴趣与活动。一个人应该有他的职业,又应该有他的非职业的玩意儿,可以叫做业余活动。凡一个人用他的闲暇来做的事业,都是他的业余活动。往往他的业余活动比他的职业还更重要,因为一个人的前程往往全靠他怎样用他的闲暇时间……..你的闲暇往往定你的终生……有了这种心爱的玩意儿,你就做六个钟头的抹桌子功夫也不会感觉烦闷了,因为你知道,抹了六点钟的桌子之后,你可以回家去做你的化学研究,或画完你的大幅山水……你有了这种称心如意的活动,生活就不枯寂了,精神也就不会烦闷了。

第三个方子也只有一句话:“你总得有一点信心。”我们生当这个不幸的时代,眼中所见,耳中所闻,无非是叫我们悲观失望的。特别是在这个年头毕业的你们,眼前自己的国家民族沉沦到这步田地,眼看世界只是强权的世界,望极天边好像看不见一线的光明,———— 在这年头不发狂自杀,已算是万幸了,怎么还能够希望保持一点内心的镇定和理想的信任呢?我要对你们说:这时候正是我们要培养信心的时候!只要我们有信心,我们还有救。

……

佛典里有一句话:“福不唐捐。”唐捐就是白白的丢了。我们也应该说:“功不唐捐!”没有 一点努力是会白白地丢了的。在我们看不见想不到的时候,在我们看不见想不到的方向,你瞧!你下的种子早已生根发叶开花结果了!

……

将这篇文章推荐给你们,不知道你们又会有怎样的感受,希望它能在你失意时,让你重拾前进的信心。